根管治療後還會痛?跟醫師治療計畫很有關係!了解治療流程差異,避開不必要的疼痛!
你是否有以下經驗:
依照醫師的建議做了根管治療,但治療後卻依然能感受到牙根內部痠痛,跟醫生反應也只得到"再觀察"的回覆?
找了數家牙醫,卻沒有牙醫想接二次根管治療的case?
網友A:
之前牙痛去看,好幾次找不到原因,前前後後抽了我3隻牙的神經,也一樣沒解決。後來在朋友介紹了另一家牙科幫我處理完,結果朋友介紹的牙醫師說前一家抽神經也沒抽乾淨,造成我現在發炎,重新花了不少錢要做牙套保護。
網友B:
上次牙齒痛去看家裡附近的老牙醫,醫師沒問我意見就擅自幫我做了根管治療,而且好像沒有清得很乾淨,就隨便的填充起來了,跟我說等不痛了再回診做牙冠。結果那邊持續疼痛了一週,受不了再回去找牙醫,只跟我說再觀察看看...後來果斷自費找其它診所幫我二次根管,才解決牙痛困擾。
以上兩個案例,是病患在根管治療時常見的問題,乍看之下很容易認為第一個進行根管治療的醫師沒有盡心盡力,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事實上,雖然牙痛對於民眾的直覺觀是在於那個部位牙痛作為主訴求,但牙痛有分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牙齒牙周發炎、神經壞死、牙齒縱向斷裂或牙齒囊腫,而牙痛是需經過測試、放射拍攝等多方面的確認,才得以確定準確的情況。
同樣都是根管治療,但每位醫生認為的最佳做法流程也會不同,了解醫師對您的治療計畫,確認您與醫師的理念是否相同,可以很大一部分的避免因溝通不良而花費的時間與痛楚。
下面將透過一系列的問題深入討論:
- 為何牙痛會找不到原因?一般牙醫師會怎麼判斷牙痛的原因?不容易判斷嗎?
- 甚麼情況下,會抽完神經還是疼痛呢?會是抽錯顆牙的神經嗎?
- 醫師、病患該如何判斷抽神經是否有抽乾淨呢?
為何牙痛會找不到原因?一般牙醫師會怎麼判斷牙痛的原因?不容易判斷嗎?
先談談一般療程流程,在病患找診所訴求牙痛時,醫師通常會經過一系列的檢測,包含X光、冷熱測試、敲擊測試及咬合測試,確認病因後,再進行根管治療。
但依據醫學數據,在人類的牙神經中,多數後牙神經都是多根管型態,因此在後牙神經這方面的治療,則需分次重複清潔流程,治療方可完成。
當完成根管治療時,會有一個等待期,確認牙痛牙位不再有痛感後,醫師會評估所剩齒質量是否建議患者製作牙套,由於神經已被抽離,牙齒失去活性及再生能力,多數牙醫師會希望病患能夠加以保護,以免因小失大。
甚麼情況下,會抽完神經還是疼痛呢?會是抽錯顆牙的神經嗎?
一般的根管治療,可以透過X光準確地確認牙齒狀況,並透過第一次打開牙髓腔將牙神經取出與搭配服用藥物,疼痛感會在3天左右消失。
若是持續疼痛,醫師會往其他方向尋找病因,一顆牙會有機率性產生神經分歧,也就是所謂的側神經,這些神經是因為牙齒在生長過程中,受到細胞影響而生成的,但因為其所在位置並不易察覺,透過放射攝影,也不一定能夠完全將之找出來。
甚至有些情況下會是已經完成根管治療請病患回家休息並自我觀察的時候,才又發現疼痛感未消,並再次治療。
而擁有側神經的牙齒,會因為一開始主要神經被抽出,發炎反應緩解,而得到壓力解放,釋放壓力後的牙根不再發炎疼痛,病患甚為無痛感,醫師得到回饋後而判斷可完成根管治療並封填。
封填後,醫師的主觀判斷會在第一時間給予病患結論,當完成根管治療時,並未再次等待,而是直接進行下一階段的療程,也就是製作假牙,因此擁有側神經的牙齒,有可能會有狀況在幾個月或是數年後發生。
那麼同一個抽過神經的牙齒,為何會再次疼痛起來?
若是透過X光檢測,會發現根尖部位出現囊液或是一小空腔,這是因為神經已被抽離,側根管持續發炎後形成的內吸收所造成的病徵。
醫師、病患該如何判斷抽神經是否有抽乾淨呢?
牙齒的疼痛與治療,是一個主觀性療程,可以大致分成兩種治療方式:
- 開闊根管,杜絕後患:部分醫師在做治療時,將牙根管開闊的非常大,是為了在側神經一同去除。
- 減少根管擴大,保留齒質:另一部分醫師,會希望保留最大齒質而得到延長使用年限,而減少過度擴大情形。
兩類情況會造成不一樣結果,也就會造成醫師口中的『前一家抽神經也沒抽乾淨』,因為醫療評估與判斷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治療方案與方式,當然後續要承擔的風險也會不同。
事實上兩者不衝突,因為在醫師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不一樣的教學方針,或是過往根管治療經驗體悟中,得到不一樣的臨床醫療方式。
時代的變遷,醫學的進步改變了新一代的思想並運用,病患享受醫療的同時,也希望病患能夠理解醫師的想法,若每位醫師都以舊模式進行醫療,那受苦的還是病患。
並且牙痛的病因診斷不易,常讓病患和醫師都很頭痛。從案例中可以看出,不同醫師的診斷與根管治療手法、或是病患對療程的理解不足,都可能是造成根管治療結果不符預期的因素。
因此,病患在接受根管治療時,建議還是主動與醫師溝通,了解診斷根管治療過程與治療計畫,有暢通良好的溝通,可以大幅度避免病患對療程結果的誤會,知道該在什麼情況向醫師回報狀況,也能大幅度的避開不必要的痛楚。
醫師則需透過完整的診療計畫及解說,讓病患對療程有更全面的認知。每次治療完成後,定期回診追蹤及自我觀察也同樣重要,及早發現問題並解決才能減少後續的風險與痛苦。
當然,更希望本篇文章能讓大家更了解根管治療流程,清楚了解後,當遇到需要根管治療時,才知道該怎麼向醫師提問。
主筆人:泥潭中的一條鯤 / 副編:台灣好醫生編輯團隊
主筆人簡介:身處牙醫泥潭中,白日為喘口氣努力掙扎上游,夜晚在泥上飄蕩,身處泥濘中,感嘆醫界百態,不平則鳴。
本邀稿內容不代表台灣好醫生站方立場。本內容版權為台灣好醫生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