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美白後的色差爭議,醫病之間應該如何避免負評發生
爭議類別 : 美白貼片
爭議發生 : 台灣某牙醫診所
網友 : 在某家牙醫診所做牙齒貼片,真的非常不建議,花錢找罪受,慎選牙醫為了賺錢不擇手段,還用騙的。在這邊做牙齒貼片,醫生為了要賺更多錢,會把牙齒的顏色故意做白,然後說過了半年牙齒就會變色,讓你後面受不了色差,來把其他的牙齒也做白。醫生用騙的不會賺比較多,在你家做的四顆貼片,跟你建議該植的牙,還有其他牙齒共11顆,我都找了家有良心的牙科重新做過了。
↑上圖為AI示意圖
爭議之研究與建議
美白貼片這類的高自費項目,由於醫師與病患對於”效果”的認知不同,相關爭議也層出不窮,我們特別採訪美學專業的牙醫師,台北市明仁牙醫診所的執行長柯智鐘醫師,針對這種爭議可能發生的原因,與病患事前應該瞭解的相關程序,與如何避免醫病認知不同的差異,提出如下的專業建議。
正規的陶瓷貼片是一項對於技術要求相當高的治療選項。除了牙齒本身條件需要嚴格篩選之外,醫師精準的修磨,加上細緻的取模與色彩紀錄,並輔以技師美感與對於陶瓷材料的控制,才在極薄空間內做出白、透、美兼具的貼片。
一般來說,陶瓷貼片必須以樹酯黏著劑確實固定以達到最佳強度,無法透過臨時黏著的方式進行溝通與調整,因此,在貼片製作前的評估與溝通非常重要,通常需要考量下列幾點:
- 現有齒質結構與底色:
貼片治療之所以可以利用極薄的陶瓷達到理想的強度且不脫落,關鍵在於是否有足夠的琺瑯質以及是否在隔濕狀態下正確的使用樹酯黏著,因此並不是所有的前牙美學案例都適合用陶瓷貼片處理﹔而極薄陶瓷是否足以遮蓋底層較深顏色,也需要醫師在術前謹慎地評估。
- 患者的喜好與溝通:
貼片除了可以改變現有齒質的顏色,還可以對於不美觀的外型做修正,但顏色與型態都是非常主觀的,在正式製作做陶瓷貼片前一定要做充分溝通。
一般臨床上會透過口內3D掃描與照片,在電腦上初步做牙齒型態與大小比例的初步溝通,達成初步共識後,再將包含不同角度的全臉照片或是臉部掃描檔案,交予後端技師做正式的微笑設計。
而在電腦上的微笑設計,擺到真人臉上是否會如想像一般地和諧好看?過白的貼片是否會讓膚色顯黃?這需要透過輸出數位模型,並轉移到患者口內實際驗證並調整才能達成最終的確認。
- 顏色紀錄與比色驗證:
牙齒跟陶瓷終究是不同材質,必須利用專用比色板與標準化的高解析度攝影,用特殊打光模式正確紀錄牙齒的顏色與層次,如此一來才能讓技師運用瓷粉疊色,克服異材質的困難而做出接近真實的牙齒層次。
而患者對於顏色的喜好,經溝通後也可以藉由此步驟詳實紀錄,以降低成品與想像上的顏色差異與減少後續爭端。
- 最終黏著:
陶瓷貼片的透光度很高,因此黏著劑的選擇也會造成最終呈色的差異。專業的貼片黏著劑套組,會包含數種不同底色的測試劑,可以在正式黏著之前確認最終顏色,減少黏著完成後的顏色落差。
- 後續維護:
陶瓷貼片比起自然牙齒也比較不容易有染色產生,後續若有茶垢或是菸垢可以用噴砂的方式去除﹔鄰近自然牙若隨著時間變黃,可局部做冷光美白或居家美白另做加強。
陶瓷貼片顏色穩定度高,長期來說比較不會有像自然牙變黃的變化,因此對於前牙美觀來說是很好的治療選項。
但貼片最怕的是牙縫間的蛀牙,一但二次蛀牙將會破壞貼片的黏著層而導致貼片變色或是脫落等問題,因此養成良好的清潔習慣以及固定回診檢查是維持貼片健康的必備條件。
柯智鐘醫師說,一般來說,人們在自然微笑時會露出上排的8至10顆牙齒。不過這也因人而異,取決於嘴型、牙齒排列和微笑的幅度。有些人在大笑時可能會露出更多的牙齒。所以,如果是追求改變齒色的效果,最好是上下排牙齒一併考慮,若是限於預算考量,也可以上下分批施做,而局部製作貼片的難度較高,確實比較容易發生如上述的爭議。
簡而言之,病患在製作貼片之前,應該先明確自己的要求,並尋找專業醫師評估可行性,醫病達成初步治療共識後,以數位或是實際模擬方式確認齒色形態等細節再行施作,才不會發生成果不如預期的憾事。
《柯智鐘醫師檔案》
柯智鐘醫師是齒列矯正及水平阻生齒手術專家,現任明仁牙醫診所執行長。
明仁牙醫診所是台北市首創分齡獨立診療服務的專業牙醫診所,獨立設置成人部、兒童部及專科部,是完善的全齡牙科診所。
明仁牙醫診所
02-2727-0059
台北市信義區松山路49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