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療攻略】拯救真牙的最後一道防線

「我的蛀牙不會痛,為什麼需要根管治療?」

「蛀牙不能補起來就好嗎,為什麼還需要根管治療?」

這是一些常見的疑問,許多患者對於牙醫建議進行根管治療時感到困惑。有些人甚至因為害怕根管治療而選擇忍受牙痛或依賴藥物緩解疼痛,但你知道嗎?雖然藥物可以緩解疼痛,但若忽略了需要根管治療的情況,可能導致更嚴重的併發症,如蜂窩性組織炎的發生。

為了更好地理解為什麼牙齒需要根管治療,我們將深入探討根管治療的必要性,以及在什麼情況下牙醫會建議進行這種治療。跟著我們一起了解根管治療的重要性和適用情境吧!

 

【牙科懶人包】搶救牙齒大作戰!一次看懂「根管治療」療程與注意事項

 

一、何謂根管治療?

根管治療也就是俗稱的「抽神經」,同時也叫「牙髓治療」,是一種處理牙齒內部生病神經與組織的治療方法。透過打開牙髓腔,移除內部發炎壞死的牙髓組織,並進行清創及消毒。最後在使用特定的材料將牙髓腔緊密地封填起來,以保留牙齒能夠恢復正常的咀嚼功能。

 

二、採取根管治療的情況

牙髓是牙齒內部的組織,主要由神經、淋巴和血管組成。在牙齒內部,牙髓腔擔任著感知、生長、提供養分和防衛等重要功能。對於輕微的蛀牙,且未損害到牙髓的情況,通常可以進行直接的補牙治療。然而,當牙齒內部的牙髓受到感染、壞死,或者牙根尖端結構出現疾病時,就需要考慮進行根管治療。

以下是可能導致需要根管治療的一些因素:

  • 蛀牙太深,引起牙髓細菌感染或牙髓炎
  • 牙齒受到外力撞擊而斷裂,導致牙髓壞死
  • 嚴重的牙周病導致牙髓疾病

在這些情況下,根管治療旨在清除感染或壞死的牙髓組織,並進行清創和消毒,以保存牙齒並維持其正常功能。對於根管系統複雜或特殊的情況,以及根管感染嚴重的病例,顯微根管治療可能是一種考慮的選項。

 

三、根管治療步驟

(一)治療前的評估

在初診階段,醫師會蒐集病患的初診資料並拍攝X光片,進行治療前的療前評估。這個階段的目的是針對病患的身體狀況、牙齒病症、療程難易度以及風險等因素,制定一個完整的治療計畫。

(二)療程開始

在根管治療的開始階段,醫師會根據治療計畫,將治療分為多次處理的療程。根管治療的主要步驟如下:

  1. 施打局部麻醉藥,以確保病患在手術過程中感受到最小的疼痛。若牙齒神經已壞死,則無需額外的麻醉。

  2. 置放橡皮布(障),避免手術過程中牙齒受到口水和細菌的感染。

  3. 使用牙鑽打開牙髓腔,利用磨牙機清除蛀牙的部分,同時確定根管的數目。

  4. 利用電子式根管測量儀和X光來確定根管的長度,使用根管銼去除受感染的牙髓組織和污染物,同時擴大和塑形根管。

  5. 使用藥水進行清潔和沖洗,若感染嚴重,則放置藥物進入根管,然後以暫時性材料封填。

  6. 根管擴大清創後,使用馬來膠針將根管填充,以防止細菌進入。

  7. 安裝牙冠和釘柱,以保護牙齒免受破裂,同時還原咬合功能。

(三)定期回診

由於根管治療的成功率並非100%,病患需要定期回診以確認牙齒的狀況。定期的回診旨在評估是否有感染源重新入侵、是否需要進行二次手術等,確保狀況良好並防止問題的再次發生。

 

【牙科懶人包】搶救牙齒大作戰!一次看懂「根管治療」療程與注意事項

 

四、根管治療次數與時間

根管治療是一個整體複雜的療程,其時間和次數的安排會因患者的牙齒位置(如前牙、大臼齒等)、根管系統的複雜程度以及患者的病況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約診次數最少為1~2次,最多可能需要7~8次。每次治療的時間約為1~1.5小時。

根管治療是一個完整的療程,不能中斷療程。有些患者可能會在感覺牙齒不再疼痛後停止治療,認為問題已經解決。然而,這樣的行為是危險的,因為可能導致牙齒未完全清除發炎壞死的組織,進而使牙齒再次疼痛或引起新的蛀牙問題。在嚴重的情況下,牙齒可能再次感染,加重病情。

因此,患者應該理解根管治療的完整性,並根據牙醫的建議完成整個療程,以確保治療效果的穩固和順利。中斷治療可能帶來後續的問題,因此患者應該保持耐心,配合醫師的建議,完成治療過程。

 

五、根管治療費用

根管治療的費用在健康保險的涵蓋範圍內,通常能夠獲得基本的健保給付,無需額外花錢自費治療。然而,如果治療過程中出現狀況,需要使用健保未給付的器材或填材料,可能就需要患者自費支付相應的費用。此外,若根管治療後需要進一步製作牙套或假牙,這部分的費用也通常需要患者自費。

建議患者在進行根管治療之前,最好向牙醫詢問清楚相關的費用安排,了解治療過程中可能需要自費支付的部分。這樣可以讓患者在治療前有充分的了解,避免因為費用問題而造成不必要的困擾。透明溝通費用事宜,有助於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更加順利和明確地進行。

 

【牙科懶人包】搶救牙齒大作戰!一次看懂「根管治療」療程與注意事項

 

六、根管治療會有哪些風險?

根管治療的確有其風險,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前應充分了解這些可能的風險和不適症狀。以下是一些潛在的風險和可能的不適症狀:

  1. 治療途中發現齒質狀況不佳: 在治療過程中,牙醫可能會發現牙齒的狀況不佳,無法進行根管治療,而需要考慮拔牙。

  2. 器械斷裂: 在根管治療過程中,使用的器械有機會斷裂並留在根管內。

  3. 牙髓再度感染: 如果根管治療後牙髓再度受到細菌感染,可能引發牙髓炎,導致牙齒疼痛、牙齦腫脹、牙根周圍骨質發炎缺損等症狀。

  4. 藥物及填充物引起刺激反應: 使用的藥物和填充物有可能引起一些刺激反應,但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影響牙齒的預後和引起全身性不良反應。

  5. 治療後的不適症狀: 根管治療後,牙齒可能出現不舒服、悶痛、腫痛、緊脹等症狀,這是正常的身體反應。在治療後的1-2週內,患者可以服用止痛藥緩解不適,如果疼痛持續或無法緩解,應及時回診。

患者應在治療過程中與醫師保持良好的溝通,嚴格遵從醫師的指示,並隨時觀察和照護自己的牙齒。如果有任何異常情況,應立即回診,以確保病情得到及時的處理,避免進一步的問題。

 

七、根管治療:療程的注意事項

選擇合適的牙套和填充物:

  • 根管治療後的牙齒可能已喪失結構,需選擇合適的填充物或補牙材料。醫師會根據缺損範圍建議是否需要柱心。
  • 若缺損範圍過大,可能需要牙套的保護。在牙套未完成前,應避免使用該牙齒進行咀嚼,以免造成斷裂。

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強化牙齒清潔:

  • 改掉磨牙和不當使用牙齒的壞習慣,可考慮使用咬合板或護牙套。
  • 特別注意避免咬電線、瓶蓋、咬筆等不應該做的事情。
  • 從事某些運動時,考慮配戴運動護牙套。
  • 減少食用太硬或需要長時間咀嚼的食物。

每半年定期回診:

  • 無論是否感到不適,每半年都應定期回診。
  • 醫師檢查口腔清潔狀況,確認牙根尖的結構是否出現病變,例如次級蛀牙或牙裂等。
  • 及早發現問題,進行及時治療。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和口腔衛生習慣,以及定期回診,都對維護根管治療後的牙齒健康至關重要。與牙醫的密切合作和定期追蹤有助於確保治療效果並預防潛在的問題。

 

【牙科懶人包】搶救牙齒大作戰!一次看懂「根管治療」療程與注意事項

 

妥善的口腔清潔和定期的檢查是保持牙齒健康的關鍵。即便完成了成功的根管治療,若在日常生活中疏於護理,仍有可能引發感染和發炎,進而影響治療效果。定期回診、遵從牙醫的建議,以及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都是確保牙齒長期健康的重要步驟。謹慎照護自己的牙齒,有助於避免再次面臨治療或拔牙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