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推薦|八大要點解析牙醫師學經歷,選對牙醫診所不再迷茫!

你都怎麼替自己或家人挑選牙醫師呢?

現在牙醫診所裝潢越來越漂亮,櫃檯和諮詢師各個能言善道,對於沒有醫療背景的一般民眾而言,既無法獲取牙醫業界的內部消息,也沒有認識的牙醫師可供諮詢,那麼該如何透過網路上的公開資訊來挑選最適合自己的牙醫師呢?

今天就用客觀的角度,分享該如何解讀牙醫師的公開學經歷資料,這些資訊通常可以在牙醫診所官網、牙醫師個人Facebook粉專或個人社群裡看到,如果你遍尋網路資訊都找不到這位牙醫師的學經歷資料,那就要有所警覺!

 

在解讀牙醫師的學經歷資訊前,我們先了解政府關於牙醫師從事醫療行為的規定:

根據醫師法第 28 條,只要是醫學院相關科系畢業,未取得醫師執照者,可於有執照的醫師指導下進行醫療行為

原文簡錄如下:

未取得合法醫師資格,執行醫療業務,除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外,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在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醫療機構,於醫師指導下實習之醫學院、校學生或畢業生

二、在醫療機構於醫師指示下之護理人員、助產人員或其他醫事人員。」

由上可知,我們遇到的牙醫師是有機會「尚未取得合法醫師資格」的。

但我們要如何知道醫師有沒有取得醫師執照呢?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直接到「衛福部醫事人員系統」(https://ma.mohw.gov.tw/Accessibility)查詢,如果查不到您醫師的資料,除了他尚未取得醫師執照外,也有可以是使用化名,或者這位醫師其實是其他科別的。

若該醫師有取得醫師執照,在系統可以查到如下資料:

牙醫師查詢

 

確定你的牙醫師擁有醫師執照後,就可以放心的解讀牙醫診所或牙醫師公開的學經歷了!

 

學歷不等於能力,牙醫師的技術與能力取決於努力和經歷

通常醫師會在學經歷上標註自己畢業的大學(或研究所),但這除了可以確定該位牙醫師在學歷上非常優秀之外,跟牙醫師的技術能力並不一定能成正比,牙醫師的能力通常是後天(畢業後)養成的,會受到行醫的經歷與年資、牙醫師個人對技術的鑽研與努力而逐漸成形,並且比其他人更願意花費時間鑽研技術的醫師,更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優秀!

 

牙醫師的經歷上會寫「曾任xx醫院醫師」是什麼意思?

牙醫師在完成實習並取得執照後,可選擇直接進入牙醫診所執業,或進一步到大醫院擔任住院醫師(由於名額有限,競爭相當激烈),接受更嚴謹的醫學訓練。雖然這兩條職涯路徑都涉及患者診療,但大醫院所接觸的病例與訓練,一般來說會較民間診所困難,所受到的訓練也就會跟一般民間診所不同。

所以當牙醫師的經歷列出「曾任xx醫院」或「前xx醫院醫師」,有兩種可能,一是曾經在此接受醫學訓練,當住院醫師,另一種是在曾經在此醫院實習。

比較可以清楚判斷職稱的,則是清楚明列「現任/曾任xx醫院主治醫師、主任醫師、住院醫師」。

 

國外進修不等於國外學歷,國外學位怎麼看?

有些牙醫師在大學畢業或是考取執照、執業一段時間後,會選擇出國繼續醫學研究,有些人會在國外念書後,考取當地的執業職照(Liscence)或是專科醫師(Diplomate),或是也有些人是到國外念書,取得學位,並沒有考相關證照,這時他會有Master 或Ph.D這類的文憑(視各學校給予的名額與規範會有所不同),考取國外執照或是擁有文憑,都代表接受過考核與認可,如果沒有上述的執照或文憑,僅標註某某大學「進修」,那就是短期進修,較無嚴謹客觀的考核標準。

 

衛福部專科醫師和學會專科醫師有什麼不一樣?

根據「牙醫專科醫師分科及甄審辦法」(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media=print&pcode=L0020200),台灣共計分成如下11個專科:

一、口腔顎面外科

二、口腔病理科

三、齒顎矯正科

四、牙周病科

五、兒童牙科

六、牙髓病科

七、贋復補綴牙科

八、牙體復形科

九、家庭牙醫科

十、特殊需求者口腔醫學科

十一、植牙科

上述第1~10個專科,都有標準的專科甄審規範,只有「植牙科」尚未有共識,所以衛福部還沒有植牙專科認定。

具有衛福部專科認定的專科,除了需要接受2-3年的專科訓練、通過專科考試之外,專科認證也有效期(最短3年,最長6年),這些經過國家認可的專科醫師,會在學經歷上面清楚標示「衛福部xx專科醫師」,如果沒有明列「衛福部」的稱號,都跟衛福部沒有關係噢!

 

各種醫學會林立,醫學會認證值得參考嗎?

根據內政部「社會團體許可立案作業規定」(https://glrs.moi.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2651),成立學會其實並不難,也導致現在台灣大大小小學會林立。

不過牙科各專科醫學協會,雖然涉及醫療專業,台灣各種醫學協會的組織,難免良莠不齊。會有大大小小的活動課程讓付費會員參加,不過除非對牙醫產業有較多了解,一般民眾其實難以判斷各家學會的差異,也無法藉由學會判斷醫師在該領域的專業與成就,只能多搜尋網路做足功課,才能分辨醫學協會的專業性與可信度。

 

「認證」該如何取得?代表什麼意思?

我們常會在牙醫師的經歷上看到xx隱形矯正認證、xx植體認證,這類「認證」通常是由醫療器材商給予,代表醫師有去上過該醫療器材商所開的課程,學習該醫療器材的運用方式。

 

「講師」可能是牙醫師能力的有效認證

牙醫界人才濟濟,每位牙醫師皆是業界的佼佼者。在這樣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能夠擔任同業的講師,代表其專業能力獲得同行的高度認可。因此,若牙醫師在經歷中標示自己曾任職於醫療機構、醫學會,或擔任特定課程的講師,這或許是一個值得參考的指標,能幫助患者在挑選牙醫師時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建議的醫師資訊查核順序

  1. 有無醫師執照
  2. 學歷與學位
  3. 醫院或診所的診療經歷
  4. 其他輔助性認證

 

以上提供8種解析牙醫師學經歷的方法,希望大家都能有效利用,未來碰到牙醫診所列的落落長的牙醫師學經歷時,不再看的霧煞煞,順利找到適合自己的牙醫診所與牙醫師!

 

撰文者:台灣好醫生編輯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