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牙錯咬,少年天蠶變:鄭信忠院長齒顎矯正超專業

患者才9歲3個月就來鄭信忠院長的齒顎矯正門診報到,家長向院長說了一些小朋友的狀況。患者前牙錯咬,看起來有點小戽斗,吃飯時,都用前牙來咬,不僅吃很慢,而且會因此避開一些食物。家長感覺這樣的情況對患者成長不利,所以希望盡早能透過牙科來進行矯正。

 

看到鄭信忠院長對患者齒顎矯正的紀錄,上面寫著從九歲多一直持續追蹤到22歲,鄭院長說這是一個很經典的案例,不論在研究、教學和治療過程,都可以在齒顎矯正醫學上當作很好的學理驗證與示範。

 

 

9.3歲時的患者
患者下齒顎突出,月亮型的地包天,因為後面缺牙,吃東西時都用前面咬而造成倒咬戽斗。鄭信忠院長表示在齒顎矯正中兒童的戽斗必須要經過鑑別診斷,來辨別患者到底是骨骼性的造成,還是牙齒的問題造成或是兩者共同造成。由於需要長時間的觀察,兒童戽斗的鑑別一直是比較困難的。如果家長或親屬中有出現戽斗,小孩子也是戽斗機會就比較高。

 

鄭信忠院長特別補充人類的骨骼發展,深入淺出的說明好讓大家更理解齒顎矯正的觀念。人在出生的時候,腦袋頭顱底基本就發育完成,口腔上顎差不多八九歲才發育完成;下顎則是跟著青春期發育而成長。除非小時候就很嚴重明顯戽斗,目前科學上並沒有一個很精準、完全的可以預測:如果兒童時期輕微的戽斗,成人後就有很大機會變成骨骼性的戽斗。鄭信忠院長表示這樣情況需要在齒顎矯正的學理之外,可能要加一些經驗的判斷才能確認,當然長期的追蹤是很重要的。

 

經過鄭信忠院長的齒顎矯正鑑識,患者爸爸媽媽並沒有戽斗,判斷患者長期用前牙咬東西,導致患者下巴往前,產生所謂的「假性」戽斗。因為患者還小,除了恆齒未更換外,下巴可能要到高中階段發育才會完成,所以鄭信忠院長為了要更確定齒顎矯正的辨識無誤,持續對患者追蹤觀察到22歲完全成年。


至於齒顎矯正療程上,初期鄭信忠院長以四個月的時間,先矯正患者錯誤咬合,恢復正常咬合,並讓在維持器的後面排牙齒,讓小病人可以用後牙咬食物而不再用前牙吃東西,在等候換牙,差不多患者12歲之後恆齒已經長完全,再進行第二階段戴上正式的矯正器,持續一年的齒顎矯正時間。下圖可見患者經過四個月矯正錯誤咬牙,上下前牙已經回到正確位置。

 

 

這位患者從九歲開始,到接近高中畢業,定期回診,鄭信忠院長幾乎是看著患者長大的。鄭院長表示,當患者接近成年,所有的狀態都非常穩定後,他才比較放心。整個過程只是為了鄭院長希望做到齒顎矯正鑑別的正確性,另一方面也才能夠不負患者所託。下圖在患者14歲後所做的第二階段矯正,結果令人滿意。

 

 

家長如果發覺小孩暴牙、戽斗、缺牙等等,有關口腔上的問題,鄭信忠院長說要像這位患者的家長一樣,儘早去找牙醫,除了請牙醫診斷解惑外,也能及時為小孩做治療。在患者持續齒顎矯正治療過程中,家長對小朋友為何會發展出戽斗?以及治療過程的細節都十分關心,鄭信忠院長一向是有問必答。如果說明涉及太多專業,鄭信忠院長也會利用模型、舉例方式,以淺顯的內容讓患者和家長能夠理解。

 

 

這位患者現在已經三十出頭了,在鄭信忠院長的語氣顯得十分欣慰。「我每次看到患者治療到最後就像天蠶變一樣,整個臉型、齒顎骨骼都好好的,我就很高興」。患者得已透過鄭院長巧手的齒顎矯正專業治療,最終有最好的結果,想必是鄭院長在從事齒顎矯正專科最大的回報。

 

◎ 文章經鄭信忠教授授權轉載,如需引用、轉發請先詢問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