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看牙需求約50萬人 醫療資源不足

2024-01-21/聯合報/記者邱瑞杰、吳慧芬、王慧瑛

 

一名靠輪椅代步的高中二年級特教生每次看牙都得大費周章,先由母親推入診間、抱上診療椅,再由醫護人員束縛肢體,護士要固定他頭部、母親則壓住他手腳,以免激烈反應阻礙醫師治療。基隆特教學校家長會前會長彭芬蓮描述帶兒子看牙醫的艱辛過程,但更讓她感到不便的是,兒子牙齦發炎紅腫在基隆的醫院根本掛不到號,只能到台北的台大醫院特需服務示範中心看診。

 

特需看牙中心 全國只七家

 

全國像彭芬蓮兒子這樣,有特殊牙科服務需求者約五十萬人,包含失智症患者、長期臥床長者、植物人或認知、精神障礙者;健保署為此開辦「身心障礙特殊需求者口腔整合性照護計畫」,但全國僅有七家醫院成立「特需牙科醫療服務示範中心」,另有廿五家醫院申請獎助提供服務。

 

基隆市沒有醫院加入這項計畫,僅衛福部基隆醫院牙科開設身心障礙特別門診,但僅服務無須束縛的身心障礙患者,看牙需要束縛的重度患者則須舟車勞頓赴雙北的特需中心就診。不只基隆市,新竹縣、嘉義縣、澎湖縣也不在特需者口腔照護獎助之列,這四縣市的身心特殊病患必須跨縣市才能看牙醫。

 

看牙不平權 急症也要等一周

 

不僅醫療資源短缺,許多智能障礙、自閉等特教生因牙痛臨時要看診,由於一般牙科診所無法收治,以台北生活圈為例,只能往台大、新北雙和醫院特需中心掛號排隊,但總是滿號,等候看診時間短則一、兩周,長需兩、三個月,即使是急症,最少也要等上一周,期間只能吃止痛藥緩解,「連看牙都不平權」。

 

雙和醫院二○○八年創院時就設立「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中心」,牙科主任黃茂栓說,當時就是呼應社會需求,加上有一群懷抱使命感的牙醫師願意投入,當然醫院董事會也很支持。

 

特需病友難溝通 需壓制麻醉

 

黃茂栓說,特需者病友相對不好溝通,通常需要六、七個人幫忙壓制,或是用束縛帶五花大綁,若真的無法繼續療程,就會與家屬溝通是否麻醉治療,也確保病人安全。他說,願意照顧特需者的第一線醫護人員都很有耐心,但治療過程難免會被病人咬到或撞到,看診前都要先做功課,了解病人狀況及個性,也會與家屬溝通。

 

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委員會副主委簡志成表示,澎湖、新竹、嘉義、基隆雖在衛福部計畫中缺席,但並不代表當地沒有醫院服務特需者,其實多數區域教學醫院都有服務特需者的能量,卻不一定願意響應衛福部計畫,這點值得衛福部正視。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